食物中毒
定义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如细菌)、化学性(如农药)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亚)急性疾病。
现状年,卫生计生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共收到28个省(区、市)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中毒人,死亡人。与年相比,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5.6%、4.8%和10.0%。
食物中毒事件原因分类情况
报告起数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微生物性
57
8
化学性
23
22
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
68
89
不明原因
21
2
或尚未查明原因
合计
食物中毒事件场所分类情况
中毒场所
报告起数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集体食堂
44
2
家庭
79
饮食服务单位
29
4
其他场所
17
12
合计
我国食物中毒特点季节
第三季度(7~9月)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
病因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
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病死率最高。
发生场所
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和亡人数最多。
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学校集体食堂是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
主要表现及判断主要表现
食物中毒以呕吐和腹泻为主要表现。
常在食后1h~10h左右出现头痛、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发烧等症状,继而可出现脱水和血压下降而导致休克,严重的还可导致死亡。
发病特点
1.发病与特定的食物相关
2.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
3.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性
不属于食物中毒的情况
1.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肠胃炎
2.食源性肠道传染病(伤寒)和寄生虫病、人畜共患病
3.食物过敏
4.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常见的易引起中毒的食物
白果、四季豆、河豚、鱼胆、胖听罐头、桃子杏子枇杷等核仁、未腌透的咸菜、未煮沸的豆浆、发芽的马铃薯、霉变食物等。
家庭中发生食物中毒后死亡率极高。学会如何预防食物中毒以及发生食物中毒后如何紧急处理显得极其重要。
急救措施1.催吐用手指或筷子压舌根部位,刺激咽后壁使其呕吐。
2.勿自行使用止泻剂通过呕吐腹泻可以排出一定数量的摄入毒素,可避免中毒的加重。
3.补充水分呕吐腹泻导致大量体液丢失,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症状的出现。
4.医院紧急处理后尽快医院进行救治。
预防措施讲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脏手和不洁
工具接触食品;及时清除室内外淤泥、垃圾、积水,防止蚊蝇孳生。
生熟分开生熟食品分开盛放;餐具和切配、
盛装熟食品的刀、板和容器,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并定期用蒸煮法消毒。
烧熟煮透加工处理肉、蛋、奶、鱼等食品时,要烧熟煮透;不生食动物性食物;尽量不加工和食用冷荤类食品;如食用凉拌海产品可洗干净后加醋浸泡10分钟杀灭嗜盐菌。
注意存放食物存放要防尘、防蝇虫、防鼠、隔水防潮,高温天气食物易变质,不要吃变味、发粘、发霉等变质食物。
选择安全食材不直接饮用未经任何处理的地表水,必要时购买瓶(桶)装饮用水;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野菜和野果;不购买被洪水、雨水浸泡过的食品(汛期特别提醒),采购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包装标识等。
!!!如发现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或在外就餐发生食物中毒,应及时拨打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发生食物中毒者,应及时就医。
随身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