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
甘、苦、涩,平;有毒。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
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毒性
白果中毒,古代即有记载,近年来亦屡有报告。大多发生在入秋白果成熟季节,因炒食或煮食过量所致。以10岁以下小儿为多,成人偶亦有之。中毒者服食量小儿自7粒至粒,成人自40粒至粒不等。中毒出现的时间在食后1~12小时不等。症状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表现为呕吐,昏迷,嗜睡,恐惧,惊厥,或神志呆钝,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瞳孔缩小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及腹痛、腹泻等,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少数病例并有末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呈两下肢完全性弛缓性瘫痪或轻瘫,触痛觉均消失。多数患者,经救治可获恢复,但也有少数因中毒重或抢救过迟而死亡。一般认为引起中毒及中毒的轻重,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服食景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年龄愈小中毒可能性愈大,中毒程度也愈重;服食量愈多,体质愈弱,则死亡率也愈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捣汁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注意
有实邪者忌服。
来源
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biloba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广西、四川、河南、山东、湖北、辽宁等地。
性状
本品略呈椭圆形,一端稍尖,另端钝,长1.5~2.5cm,宽1~2cm,厚约1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平滑,具2~3条棱线。中种皮(壳)骨质,坚硬。内种皮膜质,种仁宽卵球形或椭圆形,一端淡棕色,另一端金黄色,横断面外层黄色,胶质样,内层淡黄色或淡绿色,粉性,中间有空隙。气微,味甘、微苦。
炮制
白果仁:拣净杂质,除去硬壳。
熟白果:取拣净的白果,蒸熟、炒熟或煨熟,去壳。
复方
①治鼩喘:白果二十一枚(去壳砸碎,炒黄色),麻黄三钱,苏子二钱,甘草一钱,款冬花三钱,杏仁一钱五分(去皮尖),桑皮三钱(蜜炙),黄芩一钱五分(微炒),法制半夏三钱(如无,用甘草汤泡七次,去脐用)。上用水三钟,煎二钟,作二服,每服一钟,不拘时。(《摄生众妙方》定喘汤)
②治梦遗:银杏三粒。酒煮食,连食四至五日。(《湖南药物志》)
③治赤白带下,下元虚惫: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为末,用乌骨鸡一只,去肠盛药煮烂,空心食之。(《濒湖集简方》)
④治小儿腹泻:白果二个,鸡蛋一个。将白果去皮研末,鸡蛋打破一孔,装入白果末,烧熟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诸般肠风脏毒:生银杏四十九个。去壳膜,烂研,入百药煎末,丸如弹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细嚼米饮下。(《证治要诀》)
⑥治牙齿虫露:生银杏,每食后嚼一个,良。(《永类钤方》)
⑦治鼻面酒皶:银杏、酒酻糟。同嚼烂,夜涂旦洗。(《医林集要》)
⑧治头面癣疮:生白果仁切断,频擦取效。(《秘传经验方》)
⑨治下部疳疮:生白果,杵,涂之。(《济急仙方》)
⑩治乳痈溃烂:银杏半斤。以四两研酒服之,以四两研敷之。(《救急易方》)
文献摘录
1.《中药学》
定痰喘,止带浊。
①用于咳嗽痰多气喘。
白果能敛肺止咳而定痰喘,适用于咳嗽气急较剧的症候,在临床上常与麻黄、甘草等药配伍,用治哮喘痰嗽等病症;如兼有肺热现象,可再加桑白皮,黄芩等清肺药品。
②用于白带、白浊及小便频数等症。
白果长于固涩,故可止带浊、缩小便,常与芡实、莲肉等配伍同用。
2.《药性切用》
一名银杏。甘苦性涩,生则豁痰清肺,可止带浊。熟则温肺定哮,能缩小便。多食,人壅气。
3.《滇南本草》
味甘、平,性寒。乃阴气而生,故夜间开花。不可多食,若食千枚,其人必死。采叶阴干,治小儿生火,以菜油调搽皮面上,风血或大疮不出头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和蜜丸,与核桃捣烂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又治白浊冷淋。又白果肉捣烂敷太阳穴,止头风、眼疼。用汁点喉内,治咽喉十八症。采果捣烂,敷无名肿毒不能出头者。
4.《本草易读》
甘、苦、辛,涩,无毒。熟食益人,温肺益气,定喘止嗽,缩小便而止白浊。生食引疳,降皴而敷癣疳。
哮喘痰嗽,白果一个,麻黄二钱,炙草二钱,水煎卧时服。(验方第一。)
小便数,十四个,七生七煨,食之。(第二。)
白浊,白果仁十个,擂水服,日一次。(第三。)
肠风下血,煨熟食之。(第四。)
手足皴裂,嚼烂。每夜敷之。(第五。)
癣疮,切断频搽之。(第六。)
下疳疮,杵涂之。(第七。)
阴毛生虱,嚼敷之。(第八。)
狗咬成疮,嚼敷之。又嚼烂杏仁涂之。又洗净热牛粪封之,痛止。又瓦屋上刮下青苔敷之。
又疮愈复发者,蔓荆根捣汁服之。又重发者,化黄蜡滴入疮中。(第九。)
5.《本草新编》
白果,味甘、少涩,气微寒。入心经,通任、督之脉,至于唇口。有毒,多食至千者死。
治白浊,清心,性不能乌须发,然乌须发必须用之,引乌黑之汁至于唇口之间以变白也。此从来《本经》之所未言。
白果不可多用,然小儿又最宜食之。盖小儿过餐水果,必伤任督之脉,五日内,与十枚熟食,永无饱伤之苦,并不生口疳之病。
6.《本草求真》
白果(专入肺)。虽属一物。而生熟攸分。不可不辨。如生食则能解酒。消毒杀虫。以浆涂鼻面手足。则去渣油腻。及同汞浣衣。则死虫虱。(其花夜开。人不得见。性阴。有小毒。故能消毒杀虫。)何其力锐气胜。而能使痰与垢之悉除也!至其熟用。则竟不相同。如稍食则可。再食则令人气壅。多食则即令人胪胀昏闷。昔已有服此过多而竟胀闷欲死者。(食千枚者死。)然究其实。则生苦未经火革。而性得肆其才而不窒。熟则经火制。而气因尔不伸。要皆各有至理。并非空为妄谈已也。
7.《本草蒙筌》
(一名银杏,俗呼鸭脚。)在处俱产,树大而高。二更开花,三更结实。秋熟击落,壳白肉青。生食戟人喉,炒食味甘苦。少食堪点茶餍酒,多食则动风作痰。食满一千,令人少死。阴毒之果,不可不防。古方取其所能,仅治白浊获效。小儿勿食,极易发惊。
8.《本草分经》
甘苦涩,生食降浊痰杀虫,熟食敛肺益气,定哮喘、缩小便、止带浊。壅气发疳,小儿多食白果,吐涎沫不知人,急用白鲞头煎汤,灌之可解。
9.《本草备要》
涩,敛肺,去痰
甘苦而温。性涩而收。熟食温肺益气(色白属金,故入肺),定痰哮,敛喘嗽,缩小便,止带浊。生食降痰解酒,消毒杀虫(花夜开,人不得见,性阴,有小毒,故能消毒杀虫)。
多食则收涩太过,令人壅气胪胀,小儿发惊动疳(食千枚者死)。
浆,泽手面,浣油腻(时珍曰∶去痰浊之功,可以类推)。
10.《现代实用中药》
核仁治喘息,头晕,耳鸣,慢性淋浊及妇人带下。果肉捣碎作贴布剂,有发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于肺结核。
11.《纲目》
银杏,宋初始着名,而修本草者不收,近时方药亦时用之。其气薄味厚,性涩而收,益肺气,定喘嗽,缩小便,又能杀虫消毒。然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胀昏顿。故《物类相感志》言银杏能醉人,而《三元延寿书》言昔有饥者,同以白果代饭食饱,次日皆死也。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捣)涂鼻面手足,去疹泡,皴皱及疥癣疳、阴虱。
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若需采收买卖药品,请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感恩您传递,帮助更多人看到!因为,转身就是一辈子······
-手机:(